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为: 部门首页>>校园生活>>留学生活动>>正文

“BIG DAY”系列活动第八场活动成功举办——庆祝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12-04   来源:   点击数: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规格的国际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首倡、中国主办的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多边外交活动,也是各方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重要国际性合作平台。为了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间友谊、增进文化交流往来,11月17日中午,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留学生工作办公室在中财大厦1032会议室举办了“BIG DAY”系列活动的第八场活动。留学生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岌、国际学生辅导员周子超以及校内12名国际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由国际学生辅导员周子超主持。

活动会场

活动伊始,全体参会人员集体观看了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习近平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在交流环节,同学们依次发言,表达对各自国家元首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带一路”倡议对自己国家发展和个人发展所提供的助力等方面的看法。

师生交流

丹尼尔(俄罗斯籍学生):

俄罗斯总统的访问标志着俄中两国关系的持续发展和深化,对于俄中两国及整个国际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访问进一步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合作,并为未来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俄中两国将继续携手合作,在政治、经济和其他各个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让我们期待着俄中两国合作的美好未来!

罗桑(哈萨克斯坦籍学生)

哈萨克斯坦元首访问中国是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动,为两国之间的合作与友谊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这次访问不仅加强了双边关系,也为地区稳定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弗朗(肯尼亚籍学生)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大举措将进一步帮助肯尼亚和非洲实现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经济一体化。

白琦玲(蒙古籍学生)

蒙古国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为两国和地区的互利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能够推动蒙古国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取得更多显著成果,为两国的友好关系和地区的繁荣作出更多贡献。

李虹霞(印度尼西亚籍学生)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东南亚的国家,特别是印尼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从经济来看,中印尼的进出口每年都在增加,这说明对两个国家的经济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最后,希望在中印尼两国元首的正确引领下,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下个十年一定会更好,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下个十年也一定会更好!

郭维麟(智利籍学生)

作为在华读书的智利人,希望通过“一带一路”能促进疫情后两国的经济发展,促进更多的企业进行更多的交流。

萧丽妹(柬埔寨籍学生)

今年,中柬已开启建设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未来2024的“中柬人文交流年”及往后的日子,作为柬埔寨公民,我们极力支持国家政府奉行对华友好政策,弘扬传统友谊,加强双方策略互信,以实际行动彰显铁杆友谊历久弥坚。望柬中两国未来将产生新的共鸣,有望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合作。

黎秋茶(越南籍学生)

我觉得我自己是建设和培育越中友谊、促进中国人民对越南感情的桥梁。今后,我将积极与中国学生一起参加课外活动,体现出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热情公正的精神。同时,我还将通过与中国朋友的交流活动,宣传与强调越中之间的伟大友谊、特殊团结和全面合作。

郑晨曦(阿根廷籍学生)

中阿建交已经达50年之久,希望双方可以打破彼此在距离上的束缚,不畏艰险,继续保持并且加强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中国有句老话说的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拉美谚语则说“真正的朋友能够从世界的另一头触及你的心灵”。

德丽丽(埃及籍学生)

埃及和中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两国合作关系的加强,给了埃及人和中国人更多相互了解的机会, 例如,由于埃及与中国的关系深厚,我决定学习中文并来中国留学,这种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加强人文交流和互信。

威廉(委内瑞拉籍学生)

委内瑞拉总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访问在短期内就可以促进两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委内瑞拉的经济发展。从长远来看,只要保持稳定的关系和持续的沟通,两国就能产生协同效应,在面对全球经济不稳定的任何情况时就能够相辅相成,前景是光明的。

合影

“BIG DAY”是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留学生工作办公室于2023年推出的特色品牌活动。该活动以习近平主席出访或接待外国领导人来访的大事件为契机,以中外师生为主体,以座谈会等形式,增进中外师生理解,促进中外友好交流。


撰稿人:周子超

审核人:张碘 王岌

终审:李春玲